| 案例展示 |
陕西科学技术馆紧扣“三秦筑梦 智燃盛夏”主题,原创打造“守护天空精灵 陕西野生鸟类保护专题展”。该展采用“科普探秘、保护实践、法治共建”的立体化展示策略,深度融合科普图文、珍稀鸟类实物标本与数字交互技术。
观众不仅可近距离观察珍稀鸟类标本、扫码聆听逼真鸟鸣,更能在互动留言墙上留下保护承诺,实现从知识获取到情感共鸣再到行动参与的全链条科普体验。同时,科学工作室成功开发并实施了一系列如“AI与生活”“伯努利原理的奇妙世界”等互动性强、趣味性高的科学课程,将抽象的科学原理转化为趣味体验。暑期累计接待观众总量突破12万人次,其中青少年占比达65%,创下暑期参观新纪录。
咸阳市科技馆以“让科学触手可及”为目标,通过多项创新举措推动科普服务提质升级。特别策划“科普小使者”志愿者项目,通过专业培训让中小学生担任展厅讲解员,既丰富了游客的参观体验,也为青少年提供了实践平台。机器人、机器狗表演,XD影院等活动广受好评,同时组织开展科学实验表演、科学工坊,如齿轮、巧用吸管结构搭建,创意书灯等,家长和孩子共同参与,体验科学带来的乐趣,游客平均停留时间延长至3.5小时。同时升级智能预约系统,实现分时段客流精准管控,保障参观安全有序进行。暑假期间接待游客超6.8万人次,其中青少年占比高达80%。
宝鸡市科技馆以“夏日科技馆 科学清凉季”为主题,积极探索科普服务新模式,暑期累计接待观众9万余人次,开展活动600余场。在高频次开放的“人工智能体验区”,推出机甲大师、“星际传奇”对抗赛、机器人巡游等活动,将复杂技术转化为青少年可参与的科普载体。同时,精心策划16期“礼赞科学家”青少年科技营,依托实体展厅资源,创新设计“参观-聆听-学习”完整链条,沉浸式弘扬中国科学家精神。此外,还推出定制化团体参观方案,涵盖常设展厅参观、科学家精神洗礼、主题展览参观、深度看展品活动、观看科普影片、科学实验课、科普微课堂等,提升场馆整体服务水平、丰富观众体验。
渭南市科技馆创新性地打造了“小小辅导员”科技营项目,通过“角色代入+实践探索”的双轮驱动模式,开创了“体验式科普教育”新范式。该项目将“学习-实践-输出”的教育闭环融入科普活动,让8-12岁的青少年在沉浸式体验中完成从科学知识接收者到传播者的转变。精心打造“科学魔法工坊”和“蓝星保卫战”两期差异化主题课程,共服务70名青少年。首创“三阶成长”培养路径,通过知识输入→实验验证→讲解输出的完整闭环,让每位学员都能在专业教师指导下成长为合格的小辅导员。暑期接待量达68319人次,单日峰值2870人次,参与率较去年同期大幅增长。
科技营二期成员在《水源净化!脏水变变变》课程中以小组为单位开展对照试验,验证不同滤材对水净化的不同作用。渭南市科技馆供图
延安市科技馆以“场馆+”模式激活科普效能,以“传承·探索·创造”为关键词,积极构建立体化科普生态,努力为公众提供有温度、有深度的暑期科学之旅。暑期面向公众开展“圣地科技之光”“延安时期党领导下的科技社团”特色展区专题讲解服务,学习传承延安时期科技工作者“科技报国”拳拳爱国心。“八一”建军节特别策划“小小军事科普营”科普活动,在国防教育中弘扬爱国精神。为践行生态保护理念,与延安大学联合推出“千虫共舞,万象共生”昆虫标本主题展,吸引1.24万人次观展。联合神墨教育共同推出“神墨绘万物 童心照山河”少儿绘画主题展,接待公众6181人次。暑期累计接待公众5.7万人次,科普效益显著。
汉阴科技馆推出“童心筑梦”成长营,采用“知识导入+实践操作”的模式,通过沉浸式科学探索,让孩子们近距离学习科学知识,点亮科学梦想。在科学‘救’有力量展区,体会公众应急响应、认知应急安全、国家安全的重要性;在预防近视·明眸密钥展区,学习预防近视的科学方法和技能;在脑趣丛生展区,深刻感悟到脑科学领域的科学精神。此外,机器人体验区,让不同年龄段的孩子驾驶履带战车、遛机器狗,感受“失败-调试-成功”的完整工程循环,培养试错精神和系统思维。暑期累计接待公众4580余人。
石泉县科技馆在暑期延长开放时间,推出了一系列优质科普活动。举办了野生动物保护宣传、防溺水安全宣传等活动;开设暑期科普班,举办“小小科学家”系列活动;联合县发展投资(控股)集团有限公司及向阳社区共同开展“科技伴我行,梦想展翅飞”关爱留守儿童活动;开展“蛇虫鼠预防科普讲座”,守护居家安全。各类科普活动受到了广泛关注和好评,媒体纷纷报道,提升了科技馆的影响力。暑期累计接待游客1000余人次,青少年群体成为参观的主力军。
旬阳科技馆策划推出“智启未来——探索机器人的奇妙世界”主题活动,以互动体验和沉浸式学习引领公众走进人工智能与机器人领域。参观路线依托四大主题展厅和多媒体教室:中核展厅——呈现核能技术结合的现实应用;节水之旅——通过节水互动装置,引发学生思考节水重要性;你选择的未来——通过展品互动,引导学生思考环境与科技的关系;玩美视界——体验艺术与科学的巧妙结融合,激发了孩子们的创造力与感知力。多媒体教室设置“有奖问答”环节;阿尔法机器人舞蹈与机器狗互动板块成为现场人气焦点,让公众零距离感受人工智能的拟人化表现。活动上线万人次。
洋县科技馆通过资源联动、年龄分层、实践赋能的创新模式,让科普从单向传播转向双向成长。“小小讲解员”:9名小学员经科技辅导员系统培训,累计服务观众900余人次。“巧手塑天工”:面向7-10岁儿童的小班制航天手工课,将抽象宇宙知识转化为可触摸的实践载体,孩子们在组装、调试、改进中培养工程思维。“筑梦太空”:联合洋县图书馆推出航天主题讲座,开展《火箭结构》《天和空间站》《月壤与火星尘》等趣味课程25场次。科技辅导员巧用框架图、科普动画、互动问答等形式,让深奥原理“活”起来。暑期活动点燃了孩子们对科学的无限热情,累计接待各类游客8500人次。
千阳县科技馆“周末科学工坊”教育活动通过记忆合金、水上花开等科学表演,用神奇的科学现象勾起观众的探索欲望。围绕科技制作,开展了制作摇头小风扇、投石车、雕版印刷、活字印刷等系列活动。围绕建党104周年、建军98周年及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等重要纪念日,特别推出“无声的惊雷”主题展览。系统介绍“两弹一星”的重大意义、研制过程中涌现的科学家精神与民族精神,深刻阐释“为什么只有才能救中国”,弘扬可歌可泣的革命传统与创业精神,有效增强了观众的民族自信和凝聚力。暑期累计接待公众超2.1万人次,特色服务链覆盖多元群体。
太白县科技馆以“科技启迪智慧,梦想照亮未来”为主题,充分发挥“科技”“消防”“航天”三大展区优势,开展了一系列丰富多彩、独具匠心的科普活动。小小科学家工作坊,开展“自制风力小车”“太阳能小台灯”“创意电路涂鸦”等活动。科技达人挑战赛,涵盖编程、机器人搭建等项目。科普讲座与专家面对面,邀请航天领域专家、消防救援专业人士,结合实际案例,深入浅出讲解,航天发展历程、消防安全知识等。暑期创新活动获得了社会各界高度认可和好评。学生们在活动中拓宽了视野,增长了知识,激发了对科学的热爱。暑期累计接待县内外公众10966人次,成为暑期科普教育的亮丽名片。
宜君县科技馆创新打造“航天员数字魔法墙”,将41 位航天人的太空征程都浓缩在这片光影之中,让孩子们在互动中读懂中国航天的“接力赛 ”。“中药材科普展示区”展示宜君县219种中药材,实现多媒体互动技术,成功打破了传统科普的枯燥模式。推出“专属定制科技馆之旅”品牌讲解科普活动。采取“请进来、走出去”工作模式,开展了以“清凉一夏,科技玩不停”为主题,“我和机器狗交朋友—宇树Go2机器狗奇遇记”活动。同时开通网上预约平台并引入AI讲解和智能迎宾机器人“小鱼”,为参观者提供高效、便捷的接待体验和知识讲解服务,成为科技馆的“小向导”。暑期接待参观者数量大幅增长,达5000余人。
吴起县科技馆科学工作室课程有序开展,成为青少年暑期兴趣培养的首选场所。在“启梦乐园”展厅,孩子们戴着VR体验“登陆”月球;在“启慧乐园”展厅,“消防”主题展,通过1:1还原各类生活场景,让观众沉浸式感受在生活中发生火灾应如何应对;在“启智乐园”展厅,孩子们体验如“消灭害虫”“手眼协调趣味射击”等各种竞技类展品,在竞争中感受团队合作的乐趣。结合青少年兴趣,打造“科技+互动+教育”特色活动,如青少部的思维、科学实验、3D打印等各工作室,依据学生年龄特点开展课程,通过魔方、桌游等形式培养孩子的思维能力。暑期累计接待公众超1.5万人次,较2024年同期增长12%,各类互动体验活动参与率突破85%。